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

眼睛红了,是怎么回事?

  很多时候门诊会出现一类人,眼睛突然发红了,自己没有发现,是家人先发现的,这是怎么回事?

不痛不痒,这是结膜下出血。

  结膜下出血是指眼睛表面的结膜小血管破裂,尤其是毛细血管的破裂出血,血液进入结膜下的空隙中,形成明显的红色斑块。

  尽管这种情况看起来令人害怕、担心,但通常是无痛的,不会影响视力,并且大部分情况下能够自行消失。

  结膜下出血的形状可以不同,跟出血量的大小有关系,颜色可以从鲜红色到紫红色,有时还会在结膜面微微隆起。多发生在睑裂去,随着时间的推移,出血有往角膜缘方向移动的倾向。

  常见原因

  1、用力活动剧烈的体力活动或便秘时的用力可能导致小血管破裂。如剧烈咳嗽、打喷嚏、呕吐、暴力揉搓眼睛、便秘或其他用力过度的动作。

  2、过度使用眼睛如果患者长时间频繁用眼睛观看手机、电脑或电视等电子产品,眼睛会受损,结膜会出现少量出血症状。一般来说,适度休息后,眼睛的出血图像会逐渐改善甚至消失。没有必要刻意治疗,患者可以在平时作用保护眼睛。

  3、创伤作用

  如打架、磕碰等,造成眼外伤、头部挤压伤,从而引起结膜下小血管破裂。可单独发生或并发眼球后出血、眼球破裂伤等。

  4、疾病因素

  如高血压病(突然的血压升高,可能在咳嗽、打喷嚏、举重物等情况下,引发血管破裂)、动脉硬化等病患者的血管壁弹性差、脆性增加,使得结膜下的小血管易破裂。结膜炎症引起结膜下血管扩张、血管壁通透性增大、血管渗出增加等,易导致结膜下出血。白血病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血友病等血液病患者的出血和凝血功能异常,容易引起结膜下出血。肾炎合并重度贫血时,容易导致结膜下或全身其他部位,如皮肤等的出血。此外,某些传染性疾病(如败血症)也可出现结膜下出血的情况。

  5、药物因素

 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,如阿司匹林、华法令。

  处理方法:

  建议患者在早期阶段,可以进行局部冷敷。每天约1到2次,每次约10分钟,用冷毛巾擦拭眼表,48小时后改为局部热敷,可促进出血吸收,7到12天可自行吸收。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的睡眠,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劳累。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,并注意用眼卫生。

  结膜出血的预后:

  1.结膜出血的预后通常较为良好,一般单纯的结膜出血经过适当的处理和休息后,出血会逐渐被吸收,眼部恢复正常状态。

  2.如果患者能够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日常护理和治疗,预后会更加理想,保持充足的休息、避免过度用眼、不揉眼等,都有助于加快出血的吸收和恢复。

  3.如果结膜出血是由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引起,如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、凝血功能障碍等,可能会影响预后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仅要关注眼部的出血情况,更要积极治疗原发病,以确保整体健康和良好的预后。